方志辉:糖尿病中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糖尿病,这一现代医学中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中医领域被归为“消渴症”的范畴。广州公立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方志辉,凭借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揭示了糖尿病在中医理论中的成因。
一、中医对糖尿病的基本认识
在中医古籍中,糖尿病被称为“消渴症”,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下降。中医理论认为,这些症状的出现与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特别是阴虚燥热,被认为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病机。
二、糖尿病的中医成因分析
1. 脾胃虚弱与脾阳亏虚
方志辉教授指出,糖尿病的根本问题其实是脾胃虚弱、脾阳亏虚。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其功能受损会直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当脾胃无法将精微物质成功输送到各组织器官时,这些物质会堆积在血管脉道中,导致全身各脏器营养不良。同时,脾主运化水液的功能受损,使得人体喝下去的水无法转变成具有营养的津液,全身脏腑均处于缺水状态,因此需要不停大量地喝水,但仍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2. 脏腑功能失调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的阴液亏虚有关。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治节。当肺气不足时,会影响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导致多尿等症状。脾主运化,升清降浊,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会导致运化失职,精微不布,气血生化无源,进而引发糖尿病。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当肾精不足时,会影响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3. 饮食因素
高热量、高油脂的饮食习惯也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中医认为,过食肥甘厚味会导致体内大量糖原的聚集,产生内火,进而引发高血脂或高血糖等症状。因此,合理饮食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4. 情志因素
情志失调也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情志抑郁化火,肝火过盛,消灼人体津液,进而引发口渴、多饮、多尿等糖尿病症状。因此,保持平和的心态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同样至关重要。
三、中医治疗方案与预防建议
基于上述成因分析,方志辉教授提出了以下中医治疗方案和预防建议:
调理脾胃:通过健脾和胃的方法,增强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减少糖分堆积。
滋补肾精:肾精充足有助于脏腑功能旺盛,从而调节血糖水平。
疏肝解郁:恢复肝脏正常功能,有助于血糖稳定。
合理饮食:避免高热量、高油脂的食物,适量摄入粗粮杂粮、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适量运动:通过运动锻炼改善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情志调节: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