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伦医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叫什么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简称CAG)是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黏膜的萎缩、腺体减少以及胃黏膜上皮的化生等病理变化。在现代医学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规范。然而,在中医领域,对于这一疾病的命名和认识则有着独特的视角和理论。张伦医生,作为中医消化内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中医中的命名和认识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一、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命名
在中医古籍中,并没有直接对应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名。然而,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表现和中医理论,可以将其归属于中医的“胃脘痛”、“痞满”、“胃痞”等范畴。这些病名虽然与现代医学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完全对应,但却能够反映出该疾病在中医理论中的基本属性和病机特点。
胃脘痛:中医将上腹部近心窝处的疼痛称为“胃脘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有胃脘部隐痛或胀痛的症状,因此可以归属于“胃脘痛”的范畴。但需要注意的是,“胃脘痛”并非仅由慢性萎缩性胃炎引起,还可能与胃溃疡、胃癌等其他疾病相关。
痞满:中医将胸脘痞塞、胀满不舒、按之无形、不痛的一种病证称为“痞满”。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有上腹部胀满、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与中医的“痞满”证候相吻合。但同样,“痞满”也并非仅由慢性萎缩性胃炎引起,还可能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关。
胃痞:中医将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饮食减少、大便不调的病证称为“胃痞”。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有上腹部不适、嘈杂、恶心等症状,这与中医的“胃痞”证候相似。但“胃痞”同样并非仅由慢性萎缩性胃炎引起,还可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其他疾病相关。
二、张伦医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命名的见解
张伦医生认为,虽然中医古籍中没有明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对应病名,但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可以将其归属于上述中医病名范畴之一或几个的组合。然而,这些病名并不能完全涵盖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所有症状表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析。
张伦医生指出,中医命名更注重从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信息出发,综合分析判断其证候类型。例如,对于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以选用健脾益气的方剂进行治疗;对于脾胃虚寒型患者,可以选用温中散寒的方剂进行治疗;对于脾胃湿热型患者,可以选用清热利湿的方剂进行治疗等。这种以证候类型为基础的命名和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辩证施治”的核心思想。
三、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与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功能受损,则气血生化无源,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常采用健脾益气、和胃止痛、疏肝理气等治法,旨在调整脾胃功能,恢复气血生化之源,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具体治疗方法上,张伦医生主张采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他强调,中医治疗应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他也提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促进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