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海:高血压中医叫什么
在中医和西医的交汇点上,高血压这一现代常见病症的命名和治疗方法一直备受关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王清海教授,作为心血管病中医临床研究的权威专家,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
高血压,在西医中是一个明确的疾病名称,但在中医体系中,它更多被视为一种症状。传统的中医教科书和临床上,高血压常常被归类于“眩晕”或“头痛”的范畴。这是因为高血压的常见症状,如头痛、头晕、目眩和耳鸣,与中医中的“眩晕”和“头痛”症状相吻合。然而,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深入,王清海教授对高血压的中医命名提出了新的看法。
王清海教授通过对《黄帝内经》的深入剖析,发现中医中的“脉”与西医的血管相对应,血压升高相当于脉管胀满。因此,他提出将高血压的中医命名改为“脉胀”,并用中医的“血脉理论”来诠释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规律。这一观点不仅丰富了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也为中医治疗高血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王清海教授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会出现眩晕或头痛的症状。有些患者甚至在血压高达200/110mmHg时,仍然没有任何不适感。这使他开始对传统中医将高血压简单归类为“眩晕”的做法产生了怀疑。他强调,一个好的疾病命名应该具备“信、达、俗、雅”四端,其中“信”和“达”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他提出“脉胀”这一命名,既符合中医理论,又能准确反映高血压的病理特征。
除了对高血压的命名有独到见解外,王清海教授在治疗高血压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擅长运用桂枝、黄芪等通阳益气、行气活血、化痰通络的方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他强调,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降温要求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肝火型高血压患者,他建议空调温度可调至与正常人相当,但夏季不宜多动,应选择太极拳、散步等较为缓慢的运动;对于气虚型和痰湿型的患者,他则建议室温保持在28摄氏度左右,并选择节奏慢、强度低的全身运动,如八段锦、骑车、慢走等。这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不仅有助于降低血压,还能改善患者的体质和生活质量。
总之,王清海教授对高血压的中医命名和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提出的“脉胀”命名不仅符合中医理论,还能准确反映高血压的病理特征;他制定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则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有助于降低血压并改善患者的体质和生活质量。他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中医治疗高血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广大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福音。